十年影像革命彻底改变了医生阅片
浏览:
时间:2019-07-17
分类:行业资讯
“我们不知道人工智能会不会完全替代影像医生,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不使用人工智能的医生势必会被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生取代。”
——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捷教授
科技在飞速前行,尤其是在医疗行业。曾经EMR、PACS到来时的那些质疑和犹豫,在面对全新的云、AI冲击时再次浮现出来。然而,今天没有人再敢轻视科技,因为科技在改造你我时瞬息万变,不遗余力。而经历过不只一轮科技洗礼的医疗工作者,在面对新的科技浪潮时,明显多了几分谨慎和小心,生怕错过了什么让自己成为团队中“OUT MAN”。
云和AI这些新科技究竟会给医疗带来哪些冲击呢?近日,记者与锐珂医疗大中华区医疗IT事业部总经理潘艺琼女士聊到了医学影像的变革。从PACS普及到今天的AI阅片,潘艺琼认为科技变革的大潮不容你我停留,不变就会被淘汰。
当年轰轰烈烈的县级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也曾在全国掀起热潮,各大PACS厂商迎着政策和市场的东风快速占领市场,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医院都在部署HIS/PACS等信息化系统。
时至今日,无论是三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PACS都成了标配。拍完片子后,放射医生、临床医生都能第一时间看到片子,医生阅片不用等胶片了。
变革发生,影响了很多人。
1.数字化阅片的时效性
过去拍片子,患者要等上几个小时、甚至1天时间取胶片,再交给医生阅片诊断,对于急重症患者来说,这样的时间耽搁可能会致命。PACS系统的普及,极大的缩短了医生阅片的等待时间。借助院内网络,几乎是在患者拍完片子的同时,医生已经在阅片了。等患者重新回到医生面前时,医生已经可以给出诊疗意见了。
看似很小的一个变化,还是给患者带来切实的帮助:在他们忍受病痛和焦虑时,医院和医生也在依托科技的力量为争取患者的健康而努力。
“我们并不是医生,但我们同样身处医疗这个圈子,希望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医疗的点滴改进,为患者就诊带来一些真正的帮助。”在医疗科技领域努力了十几年,潘艺琼一直认为,医疗科技的意义更多的还是赋惠于民,让更多人获得更好的诊疗体验。
2.助力影像医生阅片
当年县人民医院的影像诊断结果与三级医院符合率不到70%,为什么?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跟不上。放射科里95%为非医技专科学生,几乎是培训转岗,阅片能力如何提升?为此,除了突破县级医院市场70%的装机量外,锐珂还在10年里培养了大批影像医师、信息技术人才。
“科技终究是工具,再先进的工具没有人会用也只能是摆设。”潘艺琼认为,任何一家医疗科技企业,都不能单纯只是卖设备、卖软件,对于医疗人员的能力建设都必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ACS革命带来了大批经过培训的影像医师、信息技术人才,这些都是医院在上一轮影像革命中获得的红利。这方面的红利影响了几乎整个医院的人,EMR、财务等软件的应用让医院里很多人在2010年前后被迫学会了用电脑,而今那些当年在门诊收费上演“一指禅”的小姑娘们现在已经可以熟练的盲打了。
我们要感谢当年那批医院CIO们,没有他们坐着冷板凳顶着压力、硬着头皮去“教”各科室人员、专家教授学电脑、学打字,今天再强大的科技也是玩不转的,毕竟不会开机科技就是个摆设,不是吗?
PACS系统迅速覆盖大大小小的医院,医生基本可以在院内自由阅片,患者也可以自助打印胶片。但是,随着后期维护升级成本和高科技技术人才的成本增加,一大批传统PACS企业纷纷倒在了影像云和人工智能曙光到来的前夜。
云计算的兴起给推动阅片自由带来新的机遇,互联网企业、PACS厂商、电信运营商等一大批企业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影像云建设大幕。
要发展就要变革,而且是方方面面的变革。
1.互联网时代,创新的影像平台付费模式
离开财政拨款,一些医院无法支付高昂的更新维护费用, 导致后续没有连续有质量的售后服务的保障。如今,医院自负盈亏的压力更加紧迫,如果仍旧将影像管理作为医院固定资产投入,每年从有限的经费中抢资金,医院放射科、信息科的压力势必非常大。
“互联网的模式是可以借鉴的,影像云的付费模式同样可以变成‘耗材购买’模式,使用成本可以核算到每一次影像检查中, 从检查费中扣除影像云平台的使用费用,为医院整体运营发展减小负担。”潘艺琼表示,让整个影像管理跟上影像诊断模式的变革,从产品技术到运营服务, 完全实现托管,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影像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做阅片市场,影像云平台的思路要更开放
看着互联网企业在医疗行业快速铺开,潘艺琼也在思考如何做好影像云市场。过去做HIT市场的模式能否更加开放,影像云是不是也可以做成“开源”模式,让锐珂的云集成到更多的HIT系统、互联网系统中去,让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力得到充分的绽放。
市场变了企业也要变,互联网企业借助流量优势能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传统医疗IT企业则以稳定持久见长,“结合两者优势才能实现影像云在医疗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让医院、医生、患者各方都能广泛受益。”潘艺琼说。
从201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锐珂自建的影像云以最高标准进行建设运维。随着医院技术意识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开放,锐珂影像云获得了越来越多医院用户的认可。日前,广东省电信承建的番禺医疗云平台中的影像云由锐珂负责,让锐珂的产品在更多平台中扎根下去。
西医是循证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有效全面的影像检查结果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很有帮助。目前,有大量AI阅片应用涌现出来,从最常见的肺结节筛查到相对冷门的眼底图像检查,AI阅片的细分场景非常丰富,吊足了资本方的胃口。
然而,阅片能力的提高,不是光靠算法就能实现的。
1.不懂医疗,科技怎么看病?
AI的阅片能力正在提升,不过单纯PK算法、算力的AI阅片探索目前看没有意义,AI阅片的结果还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判断,给出诊断结果。AI阅片应该什么时候用?阅片后医生应该做什么?要让AI阅片成为医生诊断的有力助手,需要医生从临床诊疗的流程进行分析后给出标准答案。
“医疗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科技的洞察,更离不开对医疗的理解,科技和医疗不能分裂。”潘艺琼表示,医疗科技发展需要产业链各环节不仅要懂科技,更要理解医疗。国外电子病历的代码都是医生写的,国内很多医院CIO也都是临床出身,因为他们懂医疗所以更懂科技如何才能帮助医疗。
锐珂医疗深刻理解医疗能力对于AI阅片能力的意义,因此,在以色列拥有200多人的临床研发团队,并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疗集团、美国凯撒医疗集团等全球顶级医疗机构定期召开医学会议,紧跟临床医学、放射医学发展前沿趋势并快速转化为科技产品,为医生提供日益丰富的阅片工具。
2. 影像人工智能的热潮
PACS的普及,实现了影像阅片方式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影像医生通过PACS完成了第一次数字化工作方式的变革。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影像云,我们把院内的数字化阅片顺利地延伸到了院外,远程诊断、远程会诊方式的兴起,正是在医联体合作的大背景下对优质影像医生资源进行的共享和协作。
在HC3i此前组织的“2018医疗健康云应用状况调研”中,所有参与调研的AI企业和研究机构都是基于云的。
跨学科,跨地域,跨国度的各类影像大数据汇聚在影像云平台上,为影像数据的智能延伸提供了丰富的算例;人工智能的新一波浪潮汹涌而来,算力能力的急速提升,为影像人工智能提供了各种想象的空间。
锐珂医疗从传统的医院内影像应用积极拥抱影像云业务。对中国影像行业的深入理解,在中国有几百家的三级医院客户使用锐珂的影像IT解决方案;在全球进行的互联网业务实践,锐珂在全球搭建了15个影像云数据中心,服务于美国,欧洲,日本,澳洲和中国的不同医疗机构。积极投身中国的‘互联网+医疗’,从院内到院外,从影像云平台到影像人工智能,我们多年的能力积淀和互联网基因,为分级诊疗的各种应用提供全面的平台解决方案和智能诊断工具。
十年来,中国医疗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然而,相比一些全球顶级的医疗集团,中国医疗机构在科技发展上的投入太有限了。梅奥有6万多名员工,IT人员超过3000;MD安德森一年的IT投入超过十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医院从IT人员规模到年投入规模都比较有限。
在近几年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医疗行业的科技探索变得更加丰富,整体实力和投入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医疗科技的多方利好逐渐显现,无论是传统信息化建设带来的诊疗流程优化,还是互联网大潮带来的更广泛的转诊和会诊,都在一步一步改变今天的医疗。
“医疗的点滴进步,是对我们医疗科技人努力的最大回报。“潘艺琼笑着说,这一点是不变的,无论是医疗信息化人抑或互联网医疗人,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